close
titlebar_drama.gif

drama_003.jpg 多世紀以來,只有寺廟和皇宮才能展現出精緻藝術之美,如今要觀賞到一個國家完整的藝術寶藏,依舊要從多數的宗教及皇家建築才能一窺究竟,除此之外,泰國同時還有許多珍貴的民俗文化及工藝作品。 泰國古典藝術依慣例分成五個時期及幾個較小的階段。五個重要時期包括 室利佛逝 、高棉、素可泰、大城及拉達那哥辛,前二個時期有重疊時期,都屬於前泰時代,素可泰在13、14世紀時期,大城則跨了15~18世紀之久,拉達那哥辛則從1782年至直到現在。
drama_004.jpg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歷史的基石,當時素可泰王朝採納正統佛教為國家宗教,對抗高棉時期融合印度及佛教特色,因而建造了不同風格的寺廟。 素可泰的工藝家必須依照佛教教義做為基準、形態及尺寸的準則,以及寺廟與佛像的樣貌,結果卓越,將小乘佛教教義及此時期的特性轉變成祥和之感。素可泰一般被視為到達泰國許多傳統藝術的巔峰。藝術的發展四海皆然,中國的工藝家協助素可泰製作傳統陶瓷,又為大城傳入彩色鮮艷的繪畫、漆器、 螺鈿鑲嵌畫以及部份的音樂。 不斷的創新,緊接著 融合印度神話及馬來傳統戲曲創造出完整的華麗音樂舞劇,從泰國經典面具舞 (Khon) 到一般的民俗表演皆有。 今日,可以從壯觀的佛寺建築、壁畫、各種風格及姿態的眾多佛像、以及各式各樣的工藝及表演藝術與傳統音樂與民俗表演等欣賞到泰國豐富的珍貴藝術。

drama_001.jpg 建築 泰國傳統建築發展在大城王朝時期達到顛峰,可惜多數的寺廟及皇宮已被摧毀。如今所能看到的大多是古城遭破壞後在曼谷重新建造的。其中最值得造訪的是大皇宮。 大皇宮的設計藍圖,包括與湄南河對齊以及庭院中不同建築的位置及建造,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與大城王朝的皇宮相同。玉佛寺是另一個最佳典範,從佛教的宇宙論到牆後的佛像等皆遵照傳統手法、景象。 

drama_005.jpg 佛像雕塑 
 素可泰的佛像象徵泰國經典雕像鼻祖,其中代表典範是曼谷的大理寺 (Wat Benchamabopit) ,寺內供奉一尊高 2.2 公尺高、素可泰時期行走姿勢的青銅佛像。該寺同時還供奉一尊最受全泰國敬重佛像一模一樣、高達 3 公尺的 Phra Buddha Chinnaraj 的複製佛像。原來的佛像供奉在彭世洛的 瑪哈泰寺 中。佛像風格是素可泰王朝時期直接從斯里蘭卡的小乘佛教經文中獨立發展出的。因此,它象徵一種正統的創造,對開發者的無上敬意。佛像除了以青銅打造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材質,包括:岩石、磚瓦、灰泥、陶瓦及木材等 。

drama_002.jpg 寺廟壁畫 
寺廟壁畫在拉達那可辛初期達全盛及完美時期。曼谷的素泰寺 (Wat Suthat) 是最值得造訪的景點之一, 塗有灰泥的石造建築及木製的隔牆,描繪精緻的細部及用絕佳技術手繪的宗教及民間景象。其他最佳的代表包括曼谷蘇旺那潤寺 ( Wat Suwannaram) 及春汶里的 Wat Thong Thammachart 、烏東拉差他尼府的 Wat Thung Sri Muang 及清邁 Wat Phra Singh 及拷敬的 Wat Sra Bua Kaeo 等佛寺都因其絕妙的壁畫聞名。泰國南部則有位於 Pattani 府 Pak Phayun District 的 Wat Huai Toei 。 

drama_011.jpg 傳統樂曲 
 泰國傳統樂曲源自於素可泰時期,由作曲家創作出基本旋律,但因為沒有使用抑揚頓挫,因此每位音樂家有其不同曲調,依照他們的樂器特性來採用曲調,就像戲中的演員。 泰國樂曲中有兩種主要的演奏模式;第一種叫 Pi Phat ,是配合劇院表演和泰國拳擊比賽而演出。另一種是 mahori ,是用絃樂演奏的。


drama_012.jpg 傳統舞蹈
 泰國多元的藝術及文化,成為泰國最吸引人的特色。而當中最迷人的莫過於泰國傳統舞蹈及民俗傳統。旅客如果到泰國旅遊時沒有欣賞過泰國傳統舞蹈,就不算曾到泰國遊玩。可是許多人在欣賞傳統舞蹈時並不太能理解舞蹈的意義。在旅客的眼中,傳統舞蹈優美且與眾不同。但是旅客往往忽略了舞蹈的背後意義。其實最早時期,泰國舞蹈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直到拉瑪二世的統治時期才開始重新創造泰國傳統舞蹈。 


drama_010.jpg 面具「倥」舞
 「倥」舞是的泰國經典戴著面具演出的舞蹈,公認是最精煉的藝術表演。早期「倥」舞只是局限於皇室內演出。這是這項演出的製作費用極其昂貴,需要大量的服飾、精巧的面具、頭飾及其他的裝飾物都是需要由非常熟練的工匠精心製造。傳統倥舞表演的故事背景取自一系列泰國文學 拉瑪堅神話 ( Ramakien ) 中的重要章節。基於印度神話史詩 羅摩衍 那 (Ramayana),這部印度巨作幾乎深深影響東南亞所有國家的文學。 

drama_007.jpg Nang Yai皮影戲 
皮影戲從馬來西亞及印尼傳到泰國南部,一般認為皮影戲源於 室利佛逝 王朝時期。 Nang Yai皮影戲的皮偶有時會長達2公尺高。這些皮偶用皮革製成,穿上象徵及裝飾的圖案來描述故事中特別的場景。在皮偶上綁上好操控的竹繩,如此皮偶師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皮偶從高空拋到幕前或幕後,皮影師還會伴著音樂和皮偶共舞。又唱又吟的方式來表演,而無需改變皮偶的外形。點上用無煙的乾椰殼作為燃料的燭火營造若隱若現的感覺,彷彿賦予了這些皮偶真實的生命。 

drama_008.jpg Nang Talung 皮影戲 
Nang Talung 是另一種皮影戲,使用小型的玩偶,而皮影師坐著來操弄這些玩偶。一般Nang Talung皮影戲劇場演出民間傳說故事,夾雜一些諷刺社會或政治時事的幽默笑話。玩偶改用單隻木棍操控,細繩固定在雙手及肩膀、手肘及手腕的關節處。皮影師一面故事一面豐富生動的肢體動作。並有雙簧管、鼓、銅鑼及響板等音樂配和皮影戲的演出。 


drama_009.jpg Hun Lakhom Lek木偶戲 
Hun Lakhom Lek 是傳統泰式小木偶,如今已不常見。木偶大師是現年 78 歲的 Sakorn Yangkhiawsod( 一般以較熟知的是他的英文名 Joe Louis) ,他投入畢生心力發揚 Hun Lakhon Lek 木偶戲。是 Hun Lakhon Lek Joe Louis 木偶劇團創始人,成為泰國最後一位小木偶劇的表演藝術家。為了表揚他對保存國家珍貴藝術的卓越功勞,於 1996 獲頒泰國至高榮譽的 “ 國寶藝術家 ” 殊榮。這位木偶藝術家於 20 歲時創造了第一個木偶,並在之後數年,創作了 50 個有大、有小一系列的精緻傳統泰式木偶。 Hun Lakhon Lek Joe Louis 木偶劇團最知名的表演是印度頓 羅摩衍 那 (Ramayana) 史詩,現在劇團仍是泰國唯一的一個木偶劇團。參觀劇團表演還有機會觀賞到國寶級藝術家 Joe Louis 教導學生製作泰國傳統面具 (Hua Khon) 的辛勞過程。 Hun Lakhon Lek Joe Louis 木偶劇團位於: 96/48 Moo 7, Soi Krungthep-Nonthaburi 12, Nonthaburi , 電話: 0 2527-7737 、傳真: 0 2527-2008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tt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